農村旱廁改造的意義
- 2021-04-07-
人的生命與食物密不可分。人體攝入的食物必需經過消化,吸收和排泄的過程。糞便是人體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排泄物。廁所是人們每天用來搜集糞便的基本衛生設備。成年人每天排泄約100-150g糞便,約排泄1000-1500ml尿液,糞便與尿液的比例約為1:10。尿的平均日排泄量為1.4L/人。自古以來,糞便已普遍用于農業消費中作為有機肥料。但是,糞便含有許多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病原體。在缺乏良好的衛生管理和無害處理的情況下,它們經常分發出臭味,滋生蒼蠅,傳播疾病并污染環境。假設食物和飲用水遭到污染,將招致傳染病的盛行或迸發,并嚴重危害人民的安康。從源頭搜集糞便并使它們無害,是預防和控制糞便傳播的傳染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農村旱廁改造是防止糞便疾病傳播的環境干預措施。改廁的目的是使糞便無害。農村旱廁改造的過程是指對鄉村廁所中止改造,使它們具有便當,衛生和溫馨的運用環境。某種無害處理糞便的過程。改善廁所是鄉村衛生基礎設備樹立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愛國衛生工作深化鄉村和社區,惠及寬廣農民的一項細致措施。在鄉村地域樹立無害衛生廁所,對糞便中止無害化處置和正確管理,可以進步糞便的肥料應用率,控制糞便對環境的污染,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蔓延和盛行,改善鄉村居民的生活環境,減少疾病的傳播,改善大多數農民的生活質量,安康水平和文化素質,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和作用。
上一條: 農村旱廁改造的價值
下一條: 旱廁改造化糞池有哪些特點